一、实验目的
1、了解△M编码过程及原理。
二、实验仪器
1、余弦信号发生器
2、信号采样器
3、DeltaM信号预测
4、DeltaM编码器
5、DeltaM译码器
6、信号波形图
7、信号针状图
8、信号梯形图
三、实验的理论基础
1. 增量调制△M:
增量调制是预测编码中最简单的一种,其基本原理是用一位二进制码编码,这一位码不是表示信号抽样值的大小,而是表示抽样幅度的增量特性,即采用一位二进制数码“1”或“0”来表示信号在抽样时刻的值相对于前一个抽样时刻的值是增大还是减小,增大则输出“1”码,减小则输出“0”码。输出的“1”、“0”只是表示信号相对于前一个时刻的增减,不表示信号的绝对值。在接收端,每收到一个“1”码,译码器的输出相对于前一个时刻的值上升一个量化台阶;每收到一个“0”码,则译码器的输出相对于前一个时刻的值下降一个量化台阶。
图27.1 增量调制波形图
图27.1为增量调制波形图,其中σ表示量化台阶,△t为抽样时间间隔,f(t)表示模拟信号,f’(t)为对f(t)的预测信号。设f’(i△t)是第i个抽样时刻前一瞬间的量化值,则
当f(i△t)>f’(i△t_)时,f’(t)上升一个σ,编码输出为“1”码;
当f(i△t)<f’(i△t_)时,f’(t)下降一个σ,编码输出为“0”码。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增量调制原理框图,如图27.2。
图27.2 增量调制原理框图
设f’(0_)=0,即t=0时刻前一瞬间的量化值为零,则图27.2的具体调制过程描述如下:
t=0时,e(0)=f(0)-f’(0_)>0,则P0(0)=1;
t=△t时,e(△t)=f(△t)-f’(△t_)>0,则P0(△t)=1;
t=2△t时,e(2△t)=f(2△t)-f’(2△t_)>0,则P0(2△t)=0;
t=3△t时,e(3△t)=f(3△t)-f’(3△t_)>0,则P0(3△t)=1;
以此类推,即可得到图27.1所示的波形。